敲响预防丙肝的警钟(二)

时间
2005-11-02

预防丙肝需采取哪些措施

李捍卫说,丙肝的预防尚无疫苗可用,这是因为,丙肝病毒的基因变异性较大,人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难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新病毒毒种。因此,目前丙肝的预防更加强调主观能动性,重点在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经感染丙肝病毒的患者(传染源)。具体包括:第一,取缔非法采供血,需要输血者应采用正规血液中心供应的血液和血制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不能乱输血。尽量减少输血,可输可不输的血,尽量不输。输血时,尽量用志愿供血者的血,而不用职业供血者的血。国外资料表明,输志愿供血者的血,丙肝感染率为5%~13%,而接受职业供血者的血,丙肝感染率高达25%~51%。

第二,设法切断丙肝的各种传播途径。继续强制推行对献血员和器官捐献者做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筛查,必须是阴性者才能献血或捐献器官。所有血液和血液制品一定要保证没有丙肝病毒的存在。

第三,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疾病,需要注射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防止其他医源性传播,在各级医疗、防疫机构中,大力推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其他介入性的检查、治疗器材,用后销毁,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件)。对非一次性的介入性检查、治疗器械,用后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第四,夫妻计划要小宝宝时,在怀孕前双方做一次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如果HCV-RNA(+)、抗HCV-IgM(+),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待转阴后再怀孕。如在母亲进入围产期时查出阳性,也要尽可能地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如尽量缩短破膜后的分娩时间等。

第五,每个输血后的病人,要定期查肝功和抗-HCV。发现肝大、肝脏脂肪病变后,要查抗-HCV。因为丙肝的特点之一就是发病后即使到了肝硬化程度也可以出现肝大、脂肪肝,这往往会误导经验不足的医生按脂肪肝进行处理,而不去做进一步的检查。

第六,要在民众中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让大家都了解丙肝病毒的传染源和传播方式,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提高防范意识。

丙肝患者为什么不易被发现

李捍卫主任说,丙肝最常见的症状是身体无力、没劲,即便经过了充分休息,这种疲倦感也会持续。其他症状还有:右上腹感觉不舒服、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以及睡眠不好、短期记忆困难、精力难以集中等。但上述症状通常较轻,常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视。而且,早期病人肝功能指标多为正常或轻度异常,不易被患者和医生发现。因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隐匿的、未被诊断的慢性丙肝人群,也形成了一个极具危险性的隐匿的传染源群体。

李捍卫指出,丙肝患者之所以容易漏诊,分析起来,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有:第一,大部分情况下,健康体检项目中只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血清转氨酶,没有把丙肝病毒的筛查列入常规检查。第二,由于大约1/3的丙肝患者转氨酶水平正常或基本正常,症状又比较隐匿,因此,仅仅通过转氨酶水平的筛查又会漏掉一批丙肝患者。第三,一些转氨酶升高的丙肝患者,在B超等影像学检查中发现有脂肪肝,于是只诊断为脂肪肝,而没有进一步检查,又使一部分丙肝患者被遗漏。

为此,李捍卫提醒,在单位或个人健康体检时应增加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的检测,以及早发现丙肝感染。对于一些诊断有疑问的患者,一定要进行HCVRNA的检查,以明确或排除丙肝的诊断。

早期治疗是关键

赵平指出,清除丙肝病毒是治疗丙肝的关键。感染丙肝病毒后,由于病毒在肝脏中的活动非常隐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察觉并清除病毒,所以感染者很难自行恢复,只有依赖抗病毒药物来清除病毒。目前,丙肝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乙肝,干扰素和病毒唑(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是最有效的抗丙肝病毒治疗方案,可以使多数急性丙肝和40%以上的慢性丙肝患者肝功能长期正常,达到治愈或接近治愈的效果。

在急性丙肝的恢复期,选用干扰素每次300~500万单位,每周3次,皮下注射,持续1年,甚至更长时间,70%以上的患者可获痊愈,这可使慢性丙肝患者大大减少;若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治疗,则3/4左右的感染者将发展为慢性丙肝,以后治愈的可能性较小。

赵平还提醒丙肝患者,平时要坚决戒酒,少吃含色素和防腐剂过多的食品。生病时谨慎使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饮食中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建议多食温和、松软、容易消化的食物,饮食以蔬菜、水果、豆类、鱼类为主。蔬菜中以芹菜、黄瓜、番茄等为优,也可饮用一些水果汁,如柠檬汁、苹果汁、梨汁、芒果汁和西瓜汁等。此外,全麦食品值得推荐。